❄ 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文化

为什么把丧事叫成白喜事

作者:WHY80   发布时间:2014-07-07 来源:

在农村,有红白喜事的说法,红喜事都能理解,但是丧事叫做“喜事”,有人就不理解了。

我曾问过几位乡间的乡亲,问他们为何把老年人的自然死亡称为“白喜事”。他们答道:“一是寿命到了,二是看到自己儿孙满堂没有无憾了。”“寿命到了”是他们对人自身生死寿夭的认识,是对天道对自然规律的遵从。也是他们乐天知命人生精神的反映。“看到自己儿孙满堂没有遗憾”则源于中华民族长期形成佑护子孙的自我牺牲精神。对于生者,能侍奉父母尽享天年此为一喜;对于逝者,能抚育后生成家立业,能为自己养老送终看到自己后继有人此也为一喜。这是“白喜事”形成的心理基础,也是一些学者认为中国文化属于乐感文化的重要起源之一。
死者长已也,但生者的生活还得继续,长久的悲痛欲绝对生者与死者均无益。我们虽然不能永生,但子子孙孙还能繁衍。最可告慰死者的莫过于让祖先看到他的后代在幸福的生活着,在乐,在笑。这是普通人都应会具备的心理底蕴。如此人们可以接受选择歌声来宣泄对死者的感情,表达对死亡的超脱。或许他们大多数人不可能像庄子等哲人一样从理性上“参透”死亡,但他们至少从感情上最大限度地减少了“死”给人带来的负面影响。生也被动,死也被动,唯有生活的过程可以掌握主动。如此,我们为何总要停留在对死者的无限哀思和对死的恐惧上呢?我们的生命还可以通过子子孙孙延续,这一点不正是“死者”的“复生”吗?我们的生活可以由我们自己快快乐乐的把握,我们可以把寿终纳入乐生之中,顺天道而尽人事。这不也是一种可喜之事吗?白喜事为中国民间大众所独创独有,它表达了中国民间大众直面死亡,重视今生,视死如视生的死亡观念。

丧事本为哀,何言喜事?这源于庄子“惜生安死”的生死观。在庄子看来,生与死从来就是连接在一起的,是宇宙的自然之道。生是应时而来,死是逢时而去,生死都是自然而然、不可抗拒的。因此,世人不必困锁于死亡的悲情之中。死是对现实人生的苦难与无赖的超越,是生的延续和回归。死不仅可以使劳累一生的人得到安然的闲歇,还能摆脱世俗的牵累,是解脱一切尘世烦忧的不二法门,是久别家园的归返,是欣然的乐事。庄子带头履践自己的生死观,他的妻子死了,他鼓盆而歌。


购买足球彩票算不算赌?

上一篇:为什么孙悟空的影视形象像胡人甚至外国人  下一篇:抬棺木的人叫什么

您可能感兴趣:

尉迟杰影评《秋决》礼治的理想境界就像一个完美的圆
客观的圆是存在的,但是根本没人画的出来。在2000多年前,西方有个哲学家叫柏拉图,他年轻的时候也想建立一个完美的乌托邦世界,但历经沧桑后,风烛残年的他写下了自己最后

重拾旧文化麻醉国人易于统治和乐业
近10余年,明显感觉到社会对旧文化的尊崇,《三字经》特别是迂腐的《弟子规》在孩提时就开始洗脑。这种替ZF统治秩序服务的所谓“传统文化教育”,在今天绝不是首创

俄乌冲突本质是民主与集权制度的冲突?
关于俄乌冲突的实质,一种观点认为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俄罗斯之间的冲突,另一种观点认为是文明冲突,是两种文明在乌克兰的争夺,具体点讲是东正教与西方天主教两种宗教意

Copyright © 2021.80后生活玩乐平台(生活网)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