❄ 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历史

刘备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无自知之明

作者:WHY80   发布时间:2022-07-09 来源: rb88随行版
我觉得刘备真正失败的原因是无自知之明,明明自己是帅才不是将才,还总喜欢去亲自指挥大军作战,这是刘备与刘邦的通病。
刘邦也犯过同样的错误,舍弃韩信亲自指挥各路盟军进攻项羽,结果因指挥不当被项羽大败。刘邦还算知错能改速请韩信帮忙才灭了项羽。但刘邦的知错能改也是暂时的,以至于后来又亲自指挥三十万大军去进攻匈奴又是大败而归,后果是导致汉朝国力大损不得不臣服于匈奴几十年。

刘备军事水平一般还总喜欢亲自去指挥大军作战,在高手如云的三国时期他这水平指挥作战焉能不败?刘备从出山开始是有多少家底就败光多少,可惜他还没吸取教训,不带得力军师就敢去指挥全力攻吴这样的大战。 至于说刘备感情用事,我倒是不太赞同。我认为刘备攻吴并不完全是为了给关羽报仇,像刘备这样有大志向的人是不会把感情甚至私情架于他理想之上的。刘备其实是想借此机会名正言顺的吞并吴国,刘备之前也是利用谋士庞统之死吞并蜀中的。
好处是如果吞吴成功,其一能得到大量地盘增强实力,虽然短期内会损失实力但一旦灭吴成功,长期来看会实力大增。 其二又能重新掌控荆州等地,伐魏时就有了地利之便。 其三伐魏时就不在有后顾之忧,不然就算继续跟吴联盟,在伐魏即将成功时也照样存在被吴国背后捅刀子的风险。关羽不正是这样被吴国阴死的? 其四伐吴给关羽报仇,能维护和提升自己的名声,更显刘备仁义之心得将士拥戴,得天下人心。将士同仇敌忾士气高战力就强,也就胜算大。事实也是如此,刘备凭借将士的复仇雪耻之心战力暴增,将士英勇无畏势如破竹。 其五刘备年事已高,而蜀国本来就国力不如魏国,担心自己死后蜀国后继无人很难再有一统天下的可能,不得不加快一统天下的步伐,而伐吴既是大风险也是大机遇。 吴国的短视急功近利,不等蜀魏两败俱伤就急不可耐的背后捅刀子,正好被魏国利用当盾牌来吸引蜀国的火力。
综上所述站在刘备的角度考虑,伐吴是他不得不选的比较好的选择,至于最后被吴国反败为胜,主要还是刘备的军事水平跟陆逊比差太多。(用户:360U3087317701)
 
  相关: 毛泽东说刘备有两个缺点,分别是“感情用事”和“志大才疏”。人有时候很理性,有时候也很感性,毛说刘备“感情用事”主要指他执意伐吴这件事。毛通过《三国演义》总结出刘备有一个优点,两个缺点。“忠厚仁义”则是他的优点,至少表面上是,这有利于获得民心。

  也有人认为巅峰时期的刘备,得意忘形之下称帝,才是失败的原因。实际上刘备称帝,就印证了曹操的大实话,天下如无孤,不如几人称王,几人称帝。如果袁术称帝是人品问题的话,那么刘备称帝请问是什么问题?因此刘备一称帝,就注定了他只能偏安一地,终身无作为。北伐无大义,也注定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就失去了道义的基础。逼得诸葛亮一生北伐,始终只能在陇东打转,根本就不敢出关中平原与魏军决战。
  类似的说话,刘失败主要是急着称帝才是关键,他一称帝,就没有办法北伐。因为只要一北伐,汉献帝就还活着,传入汉军中,请问刘备如何自处?因此刘备按赵云所说称帝后北伐,不管孙权是不是跟着北伐,备军必然失败。而刘备东打孙权,打着旗号是为关报侵仇,就和是不是扶汉没有关系了,更何况,如果曹丕起出兵孙权,刘必将大胜。刘称帝是他失败的关键。
购买足球彩票算不算赌?

上一篇:中国对乌克兰核保护还有效吗 没有永远的伙伴?  下一篇:如果历史由胜利者书写 那这历史必然是掺了假的

您可能感兴趣:

百姓福祉为先 帝王的千秋伟业少操心
自古以来,中华大地上丰功伟绩的历史总是由无数的帝王将相、英雄豪杰书写,尽管有些璀璨闪耀,但是,在这星辰大海之中,我们更应关注那些默默耕耘、为生活奔波的普通人。

“沉疴用猛药乱世用重典”的利弊
在历史长河中,乱世与治世交替出现,乱世常伴社会动荡,人心惶惶。此时,有人主张以重典治理,期冀迅速恢复秩序。然而,乱世是否真应重典?本文将从多角度探讨,揭示其利弊

历史上的帝王霸业,闻起来都有一股流氓味
在历史的长河中,帝王霸业犹如璀璨星辰,闪耀着耀眼的光芒。然而,当我们深入探究这些辉煌成就的背后,却会发现一股难以忽视的“流氓”气息。让我们看到权力游戏

Copyright © 官方备用网址.80后生活玩乐平台(80后官网登录入口2024-2025) All rights reserved.